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:
爱笑的女孩,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.......
这浓浓的非主流气息......
但是现在,有研究表明,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!
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人原来说,爱不爱笑,可能真的和你的科研“运气”有关。
笑得越灿烂,科研影响力越大
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,
一个不苟言笑冷若冰霜,另一个天天喜笑颜开,
那么,你猜猜看,到底谁更可能做出有影响的成果?
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,答案毫无疑问是前者。
但是,这篇论文可能会让你改变这个看法。
这篇论文发表在《积极心理学杂志》(The Journal of PositivePsychology)上,
作者是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的Lukasz D. Kaczmarek等人,
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。
论文大致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:
研究人员从科研社交服务网站ResearchGate的海量简介中,
提取了440位科学家(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)的照片和发表论文记录,
并且对这些科学家们的照片进行笑的强度编码,
然后,把这些科学家分成三组:不笑的人,微笑的人,和满面笑容的人。
这里就涉及到了一种研究方法——薄切片研究法(thin-slicing research methodology),
薄切片研究法的大致意思就是:利用某个人行为的一个非常薄的切片(例如选择一张简介照片)去评估这个人的情绪,
比如:一个在简介照片上笑容可掬的人,在日常生活中更可能是一个快乐的人。
这种薄切片法的研究已经被证实是相当准确的。
这种方法可以考察科学家真正的积极情绪表达是否与由文献计量学(如论文被引次数)和社会测量法(如最新学术成果的跟随者或粉丝数)指标定义的工作成就呈正相关。
最后的结果表明:
在拥有同样数量的论文的前提下,满面笑容的科学家们的论文质量更高、被引次数也更多,
且他们的最新信息吸引的跟随者或粉丝也更多,
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因素后,结果仍然如此,
这说明,相比于不苟言笑者,喜笑颜开的人更可能写出有影响的论文。
这个研究真的科学吗?
对于任何一个科学研究,我们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性的质疑,
与其它所有心理学研究一样,这项研究的可重复性应该不那么乐观,
不仅如此,大家一定也比较怀疑:一张社交网站的图像,真的能代表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吗?
还有,个人照片的快乐程度与其学术成就大小一致,这只能说明这2者有一定的相关性,但是因果性则无法表明,
所以,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仍然无法确定“爱笑”能否真的就一定能带来科研上的成就。
尽管如此,这项研究的结果仍有合理性、启发性。
情绪决定一切
显然,满面笑容的人最有可能做出最有影响的科研成果,
但并不意味着有积极情绪的人就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,
不可否认的是,积极情绪是从事一切工作的一个额外的资源,
纵观科学史,一些伟大的科学发现,大部分是由快乐地投入科研(尽管生活可能很苦逼)又从科研中获得快乐的人做出。
而一些伟大的科学家,一定是能从科研本身当中,获取了快乐的情绪。
例如爱因斯坦,他当年也处处碰壁找不到工作,最后,他为了生计心不甘情不愿地当了个专利审查员,
但他也恰恰是在做着自己并不中意的工作期间,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科学成就。
他说过:“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驱动力之一,是逃离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。”
生活的苦闷并不妨碍大家从科研中获取快乐,
反过来,投身科研,可让人忘记生活的苦闷并获得身心的愉悦。
最后,
是否面带笑容,也是一条非常有用的“线索”,
如果你在找导师、或者找合作伙伴,以及招聘等环节碰到了情绪不佳的人,或许你要好好考虑一下下了,
逢人就诉说不幸的“祥林嫂”,一定做不出好的研究。
同理,如果你自己也天天愁眉苦脸,那一定也是写不出好论文的,
所以呢,科研再难,大家首先还是得大笑以对,
或许,我们距离出成果只差一个好头像?
参考文献:
Lukasz D. Kaczmarek,Maciej Behnke,Todd B. Kashdan,Aleksandra Kusiak,Katarzyna Marzec,Martyna Mistrzak,Magdalena Włodarczyk. Smile intensity in social networking profile photographs is related to great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[J].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,2018,13(5).
生物女学霸,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,
努力将有趣的、有用的、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,
关注一个好不啦~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