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注定是学术圈“动荡” 的一年,
由年初的“不知知网”的翟博士起头,
依次拉开来了我国学术风气整治的大幕:
各大高校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大关还不算,还清除退学了一大波不合格的研究生,
年中才曝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论文剽窃抄袭,
如今,又有一位院士陷入学术丑闻之中:
曹雪涛,免疫学专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南开大学现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校长.....
履历简直就是惊人:
28岁破格晋升为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,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,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这么多高大上的头衔连在一起,几乎就是吾辈科研人无法企及的高度。
据英国学者伊丽莎白·比克11月14日指出:
以曹雪涛为通讯作者的多篇论文可能出现了图像造假问题。目前在各平台上,能检索到有图像异常、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涛的论文已超过40篇。
图:几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组疑似存在相似,来源于PubPeer和原始论文
事件的最新后续是:
曹院士在同行评议网站“pubpeer”发文,回应了伊丽莎白⋅比克对他部分论文的质询,表示将会自己检查,并给大家一个回复;
中国工程院最新回应表示:将展开调查。
最终结果如何,我们目前还不好定论,只是大量的事实摆在眼前,这位院士虽然很多论文不是第一作者怕也是解释不清了。
一晃2019年即将走完,这一年就有2位院士被曝出学术不端,
其实也不光是今年,往年也有院士身陷学术丑闻,
院士是什么?
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,一般为终身荣誉。
在我国,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也就是说,我们普通科研汪能达到的最最最最高的天花板,就是院士头衔。
我国有多少名院士?
据数据显示:
截止到2018年,我国两院院士总共约有1600名,如果加上社科院学部委员则约为1800名。
由于每次增选人数有限,且每年均有院士或学部委员去世,我国的院士总规模基本不变。
也就是说,自从1955年至今,60多年的时间,也总共只有不到2000位院士。
院士的稀有,可见一斑。
那么,到底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院士?
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例,截止2018年,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总共有790人。
据中国科学院给出的标准和条件:
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、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。热爱祖国,学风正派,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、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、专家,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院士增选采取院士直接推荐和部门按照组织系统推荐的方式,不受理本人申请。
看不出成为院士有多难?
这么说吧,国内首个获得“诺贝尔医学奖”的屠呦呦都没能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席位,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了。
表面上看,评选科学院院士的条件和标准也没有多复杂,不过真正操作起来,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。
即使你在学术领域有很高的成就,即使你有科学院院士大力推荐,但也不一定就能评上。
比如学术女神颜宁,
她是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,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、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获得者、荣获“影响中国”2017年度科技人物殊荣的人,也最终跟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称号擦肩而过。
可想而知,想要成为一名院士到底有多难。
最后:
院士之路之所以艰难,是因为每一位院士都是精挑细选的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国之栋梁,
我们之所以气愤曹院士的学术不端行为,也是希望作为国家栋梁的大国院士能够以身作则清清白白。
还学术界一片真正干净的天是非常必要的,
希望我国的学术不端情况能够真正好转。
当然,虽然院士之路充满艰辛,过对于真正追求科研真理的科学家们来说,院士头衔或许只是漫漫科研路上的副产物。
如果你想成为院士,也不是不可能,
你不妨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,比如,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开始做起。
生物女学霸,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,努力将有趣的、有用的、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,关注一个好不啦~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