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不久前的6月20日,2018年度SCI影响因子(Impact Factor,IF)出炉。
报告中,《Science》2018年IF为41.037,排名第14位。
作为三大知名国际顶刊之一,《Science》往往是傲视群雄吾辈不可企及的存在,
影响因子前脚才发布,
后脚《Science》就刊发了一篇题目为《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》的论文,
借助了统计学手段,研究全球公民的诚信情况。
按道理《Science》这么牛,那刊发的这个论文一定是经过层层审核,内容和实验设计一定是非常科学而严谨、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精准又可靠吧?
然鹅,你们猜怎么的?
这个论文最终的结论是:中国公民诚信度在参加统计的四十个国家中,排名地球倒数第一!
学霸姐姐一看,有点儿方,真的假的?
Science这样的国际权威期刊,不能胡编乱造吧,
赶紧去看看,我国的诚信度怎么就全球倒数第一了,
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!
这篇论文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:
非常简单粗暴!
就是实验人员事先准备了17000个“遗失”的钱包,然后在全球40个国家的355个城市进行“扔钱包”实验,
然后统计大家捡到钱包有没有上交给工作人员,以及统计失主被主动联系的次数。
这个钱包长这样:
第一感觉:这真的是钱包吗?这真的不是一个小学生的文具袋?
钱包里面的东西也很简单:
就是钥匙、购物清单、名片,有的放了49元人民币,有的一分钱都没放,
学霸姐姐小声说:如果我捡到这个钱包,我不会觉得失主会很捉急,毕竟,这里面啥也没有啊!!
然后,令人窒息的是:
这个实验设定的“主动联系失主”的标准是——用邮箱联系失主!!
懂了,原来名片是这个用处,
关键,这年头谁没事儿用邮箱啊!!
又慢又土!学霸姐姐用邮箱的唯一用途就是:看简历和找回密码,
就没有别的联系方式?
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是——一个人捡到钱包了,把钱包上交到工作人员处,然后工作人员去写邮件通知失主,这个过程,它不符合我国人的基本行为反应,
并且这和诚信之间到底有多大关系说不清道不明。
大家一般会这么做:
捡到东西——上交给公共场合的工作人员——失主自己去服务台问询——找到钱包。
或者:捡到东西——里面有相关联系方式——打电话给失主——找到钱包。
而且,不可否认的是:如果你的钱包没什么钱的话,大家主动联系失主的概率一定很低。
一个空钱包,还找啥?
所以,可以看出,这是一个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实验设计。
再来,实验的样本投放量也有问题,我们来看看:
阿联酋,人口970万,样本400个(钱包);
英国,人口6510万,样本1132个;
美国,人口32925万,样本1000个;
中国,人口13亿,样本400个。
看到这里,你是不是要笑了,我们堂堂近14亿人口,样本居然和只有970万人口的阿联酋一样多,
这样的实验结果,我是不敢信的。
作为一篇历时10年完成、经过同行评议且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的论文,
学霸姐姐觉得,这个实验数据,价值真的不是很高,
借助实验数据的手段,分析“诚信”这类道德判断方面的问题,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方法,
并且,作为发表在《science》这样顶级学术期刊上的文章,用“honesty”这种字眼和明显带排名性质的统计图,真的让人觉得不是很舒服,
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一个刺激我们国人神经、哗众取宠的研究结论。
最后:中国人的诚信度,不低!
曾经有一个实验,实验方在4个大城市设置了多个无人货柜,柜中的物品可以免费借用,全凭自觉归还。
24小时后的统计结果令人惊讶:四座城市的按时归还率全部超过了95%,其中郑州和东莞更是达到了100%!
小小的总结:
看完整个论文,学霸姐姐觉得,作者其实是花了一番功夫的,控制了很多变量,堵上了很多漏洞,
但是,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,现在的这个最终统计结果,真的让人无法信服。
《Science》作为一个国际顶刊,也不应该刊发这样带有特殊意味并且不严谨的论文,
毕竟,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:
“我在马路上,捡到一分钱,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“。
我们的诚信度,不是一篇有漏洞的论文可以定义的。
生物女学霸,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,
努力将有趣的、有用的、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,
关注一个好不啦~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