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怎么能没有西瓜?
作为吃瓜大国的吃瓜群众,学霸姐姐也经常被挑西瓜这个技术活儿难倒,
有人说要敲一下,听声音,
清音、浊音、鼓音、实音、过清音......
头头是道!还是饶了我吧,真心听不出来;
还有人说,要看西瓜的纹路和颜色,
绿色为佳,纹路粗大清晰、整齐的西瓜比纹路错乱的好吃。
.......
在我眼里,西瓜长得都差不多,都是绿的、圆的、有花纹的......
吃瓜群众的福音:博士论文教你科学挑西瓜!
所谓奇葩的论文年年有,见多了,也就不奇葩了,
近2年来,大家慢慢都不走奇葩路线了,改走实用路线,
挑西瓜这么好的课题,也就被盯上了。
浙江大学某博士论文——《西瓜成熟度和内部空心的声学检测技术及装置研究》:
论文的内容和结论,学霸姐姐大致给大家解读一下:
通过研究,作者发现西瓜成熟度的变化,一般与内部成分(如糖度)和结构(如空心)密切相关。
对比激光、核磁共振等检测方法,作者认为,通过声学特征检测的LS-SVM法价格低廉且准确度高。
也就是说,最有用的方法,还是——敲西瓜听声音!
作者通过敲击装置撞击西瓜瓜皮发出声音,完成敲击信号采集后,传送给声学参数分析软件,
在对200个样品进行成熟度分类后,发现LS-SVM法在西瓜成熟度分类建模中表现最佳,
预测准确率为 73.6%。
具体的实验设置和算法,这里就不列出来了,
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下。
你需要知道就是,关于如何挑到最甜的瓜,浙大博士已经帮我们算得明明白白了。
虽然徒手操作起来还比较困难,但是,此研究有望因此推动中国西瓜对外出口,也是非常利国利民了。
一些感悟:“奇葩”论文里面的“小题大作”
所谓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
一个好的研究选题对于论文可以说是灵魂般的存在,于是诞生了一个又一个“惊为天人”的选题,
从上面的论文不难看出:选题虽小却有趣,且背后大有文章。
作者从生活小事出发,用心收集材料,反复修改完善,追问小现象背后的大问题。
可能说到这里,还会有人纠结这篇论文到底“有用”或者”没用“,
“你堂堂博士论文,就研究这个?有什么用!"
这里学霸姐姐就想好好说一下了:
什么叫“有用”?如何界定“有用”?对谁有用?对什么样的目的有用?
这些问题,恐怕很多外行人根本就答不出来,
概括来说,学霸姐姐认为,即便论文只在文献链条上提供一些材料或角度,也可叫“有用”。
任何现象都可以叫作日常生活现象,即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,这些宏大问题也是如此。
日常生活可以是一个研究对象,但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方法论。
而有了对象之后,个人的好奇心与研究方法,才是研究一个问题、撰写一篇论文最基础的动力与实力。
每个学术领域都有各自的研究理念、理论和方法,
用学术眼光看待生活,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能成为研究的切入点,
大量的的论文选题看似“奇葩”,背后是严肃的思考和严谨的讨论。
希望大家看到其中的价值,而不是一味去怀疑“这个研究有什么用”。
最后,祝大家都能顺顺利利吃瓜、轻轻松松发文章!
生物女学霸,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,
努力将有趣的、有用的、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,
关注一个好不啦~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打赏。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